真就是每一个“生命、存在”都可以纯粹的存在,展现出来。
无间光在建立之初就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约定:《家法》和《文明公约》。在这里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受到保护,因此大家都须要遵照而行。而我们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践行着其中的内容。

《家法》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惩戒。在无间光所有人都一样,做错事情反复提醒无效后,需要被惩戒。
惩戒的目的是什么呢?
惩戒和惩罚有何不同呢?
惩戒是为了戒除不良行为,而每一个惩戒的方式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们的行为,直接让我们成为或者在关系里所达到的适合状态。
记得有一段时间中大孩子在提醒别人时,言语比较粗鲁。而这群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平常说话时都不容易说出赞赏别人的话,于是,辅导员团队决定给这群孩子的惩 戒——赞美他人。每天20个人,换不同的人赞美,要恰如其分,并且让对方签名,完成后要跟辅导员报备,并复述赞美的内容。经过这一轮“惩戒”,你会发现孩子们前后的变化之大,XR最初被要求赞美别人时,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语称赞对方而连续哭了两次,在辅导员陪同和提点之下虽然勉力完成,在表达时仍是磕磕绊绊。反观现在几乎信手拈来,在别人想不出来溢美之词时,他还会在旁边启发式提醒。经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看到每个人的闪光点都各有不同,这个过程也在潜移默化之间让小院的整体关系更加和谐。
那惩戒怎样更加有效呢?
先清晰惩戒的目的,并且事前约定惩戒的方式。这个方式是基于对这个孩子的充分了解,所给予最适合的方式。在惩戒前和孩子说清楚惩戒的目的,在过程中尽力协助孩子去完成他需要促进的部分,在惩戒后再次和孩子清晰目的。
YY有一段特别执拗,她如果喜欢谁的东西,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取,并在拿了之后提醒也不归还。后来就告诉她,《文明公约》明确规定要尊重他人,在无间光我们都互相尊重,未经主人允许不可以动别人的物品,如有违反,需要在课间跑10圈。开始时约定效果不明显,后来大家发现是在跑圈时,她会任意的跑开,无法连续的完成。于是,老师们便会在课间有专人督促她跑圈,在她停下时和她一起完成。完成后,老师们会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再说一遍,跟她确认清楚。经过一个上午的切实执行,YY很快就清楚了做事情的界限,现在她看到喜欢的东西只是会在旁边流连,看到老师时会表达喜欢那个东西,但已经不会再去私自拿取了。
那什么是最适合的方式呢?
基于对这个孩子的观察,去确定这个阶段最能促进孩子的方式。比如:为什么要给YY跑圈的惩戒呢?因为我们观察到,她运动时的瞬间爆发力很不错,但持久的耐力欠缺,通过持续的跑圈可以帮助她提升自己的耐力。事实上通过这个方式,YY确实从开始跑一两圈就停下来,到可以坚持跑到五圈,再到后面跑十圈也能持续轻松的完成。
而对于不同的孩子则需要根据他的情况使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有一段时间CC会故意打扰课堂,他性子有些急燥,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容易用不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如何帮助他尽快的回到正常的状态呢?我们还发现CC身体左右不太平衡,因而我们便决定用托举报纸的方式来促进他。托举时双手朝前平举与肩宽与肩齐,手上只放一张报纸,保证报纸不掉的情况下,完成几分钟的托举。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需要保持身心的安稳并且随时留意报纸的情况,否则就有可能需要重新开始。经过这种方式,他能更快的停下来,并且能更好的使用双手去持续工作。
在无间光中央花园中的跑道是作为跑步惩戒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因为成人和孩子都在使用它。曾经有一段几乎需要排时间才能让大家都完成自己的惩戒。也是在那个时间,大家都会私下说:这是一条神奇的跑道,最近如果觉得自己的行为有所偏离时,跑一跑就正过来了,哪怕只是10圈。跑道很短,大概也就25米左右的样子,但威力巨大,为什么呢?它作为小院最中心的位置是最容易被大家关注到的场所,你做错事情还要在大众面前公开坦诚这个事情,一开始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但一旦你坦诚了,事情也就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往往是真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不足需要勇气。孩子们是我们当中最直接的人,当你跑圈时,他们一般都会去打听你为什么跑圈,当你的不恰当行为一再被提起时,你也就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自省。
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如何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呢?坚持做对的事情,而不一定是你目前喜欢的事情,就像上课的时候你犯困了想趴一会,那对的做法就是举手示意老师,请求到旁边站一会醒神,而不是任由自己真的趴着睡觉。因为在上课时间,作为一名学生,你的责任就是好好上课,影响这个职责的事情都需要停下来。如果你每一次都能坚持做到,很快上课犯困的行为就会消失。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晃错论》
【撰稿人:苏丹】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