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让人一听,就有了一种竞争、裹挟着往前的感觉。

据报道,在国外,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各种辅导机构就会应需求而在附近产生,看来“卷”的浪潮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生活。
“卷”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我们真正要“备”的是什么呢?
阅读课上,司娜老师问大家:“为什么大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不会再喊起立?”
有小伙伴回答:“因为大学生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
有大伙伴回答:“因为做一个学生,就要做好学生的本分,学会自己学习,为自己负责。”
除此之外,司娜老师补充,相比于基础教育,大学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开放性的探讨,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分享、研究等的文化氛围。
“这些能力真的只有等到大学才开始建立吗?”
“在无间光,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孩子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那还会提出三大哲学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吗?”
所以,我们要“备”的是——支持孩子整个人生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的基础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个阶段的学识,或者某一个学校的环境。
成为父母,我们要了解孩子作为人的本身的属性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局限于孩子和他人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因此,免不了焦虑和“拔苗助长”。
但是,如果我们把孩子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那孩子首先要做的是认识他自己——认识他想要的生活——并获得自主生活、学习和社交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大的格局,学会热爱生活,学会正确地交往和合作;真正立于“不败之地”,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有能力成就自己想要的未来,有志向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命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你备了什么,就决定着我们接下来,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思路;你会用什么样的状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和这个世界互动。
——SN
YX和DD的爸爸妈妈,非常清楚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
他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全家人共同达成的目标,比如一起早起做运动、一起收拾整理物品、一起阅读等等。
在家人的相互督促和陪伴下,孩子们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律清晰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愿我们把“卷”的浪潮,转化为孩子努力生活的动力,转化为孩子为所爱“拼尽全力”的态度,转化为孩子个体生命持续发展的能力!
【撰稿人:陈秀珍】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