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五的指定阅读课中,司娜老师带孩子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司娜老师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章中的居所,并提问:“为什么鲁迅先生要这样写——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呢?”

孩子们进行了小组讨论,有的孩子说:“他是想把文章写长一点吧”;有的孩子说:“是因为他喜欢”;有的孩子说:“他是按着顺序写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和伙伴互动交流,慢慢进入了文章的情境和意境中。

不仅孩子们产生了变化,我在听了司娜老师讲的几节指定阅读课后,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善于思考的,并在思考的过程中略微体会到了,伽利略说的——“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那么,什么是思考呢?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可以说它伴随着人类的一生。

什么是思考力呢?

思考力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

思考力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大小 ——首先,思考力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一般情况下,知识量和信息量越大,思考就越加具体、全面和完整,从而决定了思考的维度。

方向 ——思考有别于妄想和幻想,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也就是思路。漫无目的地思考难以发挥强有力的思考力,常常会把思考引进死胡同,导致思路夭折和无果而终。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和价值导向,决定着思考的角度和向度。

作用点 ——必须把思考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样的思考就会势如破竹。如果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就会出现精力分散、思维紊乱、胡思乱想的现象。思考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无法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思考在作用点上的集中性程度,决定着思考的强度和力度。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思考,拥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基础。”

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独立思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导和训练,孩子才能学会独立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1.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孩子天生好奇心强,喜欢提问,这是独立思考的萌芽。作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耐心引导他们的问题。

2.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分辨是非、真假、善恶,而不是盲目接受所谓的“事实”。在无间光的课堂和小小法庭上,我们会鼓励孩子挑战已有的观点和看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3.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鼓励他们创新和改进。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创意项目,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4.让孩子学会反思

反思是独立思考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无间光,我们会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过去的经历,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鼓励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协助他们更好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独立思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的。因此,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发展。

这一系列的过程,也正是我在司娜老师的指定阅读课上所意识到的:学习内容的本身也可以成为孩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更有意识地把生活本身,变成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撰稿人:陈秀珍】


admin

无间光

无间光社区管理员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