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小时候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只以为仅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长大了慢慢知道这句诗里暗含着转化的力量。而等读到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同样写晴雨,却是在面对事件时相随的态度和由此而来的达观。而诗人的一生也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中赢来傲然自在。

无间光在2018年9月正式开学后,就一直有诗歌课,最早时是一周七天,每天半小时,天天都有。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时间放在诗词的学习上呢?从中华文化的发展而言,从开始的《诗经》、《楚辞》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里面包含着古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通过按文索骥,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关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磨难时如何应对,如何在困境中涅槃。这些让我们得以用更高远广博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生活,从而不至让自己如河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孩子们还可以通过每日晚间的诗歌打卡,来获取知识分。那时候,讲解诗歌的老师很多,几乎是每个带课辅导员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分阶段的带着孩子们学习自己喜爱并有所体悟的诗词,孩子们便从不同的人身上去感受诗词不一样的魅力。

无间光所有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生活和学习,诗歌课也不例外。最初开胸怀,我们学习屈原《天问》《道德经 •上善若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满江红》 等。

在甄别诗歌题材时,会首先考虑孩子们目前所处的状态。如:《上李邕》、《秋词》、《寒菊》、《梦想》、《采桑子·重阳》……

一直贯穿其中的是季节、节气、气候的变化,初春时,我们会有熟悉的《春风》、《早春送张十八员外》、《春雨后》……

大自然,如:关于山的诗词,《望岳》、《华山》、《独坐敬亭山》、《登飞来峰》、《题西林壁》……

大自然中发生的现象,如:二十四番花信风等等。春分的海棠,谷雨的牡丹……

有时会根据不同的课程,如:社会实践大课程,根据我们要去的地方和主要的朝代来选择内容,《蜀道难》、《庐山烟雨浙江潮》、《醉翁亭记》、《观书有感》……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们始终可以和诗歌近距离的接触,他们的生活在诗歌中便得以碰触,当生活与诗歌更好的相融时,孩子们便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他们所学到的内容。

随着日复一日的积累,在我们课堂的诗词飞花令,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展现出自己的丰富储备,其中有孩子率先提出要去参加央视的《诗词大会》节目,并为此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背会了700多首诗歌。

而随着公立学校对于诗词内容的不断增加,从无间光回到传统学校的孩子对于熟悉的诗歌几乎是信手拈来,而经过在无间光的练习,哪怕是没有学过的诗歌,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要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有的成功背后一定是有人在默默的坚持,所有的云淡风轻都源于走过的千山万水。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某处积蕴力量,愿我们都能在努力中成为自己,成就自己。


admin

无间光

无间光社区管理员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