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小朋友从学校回来很不高兴,说老师那样做让自己不舒服。问她是因为老师的做法,还是因为他人的目光?
想了想还是因为自己本身不自在。
随即问她想怎么办?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法改变其他人,唯一可以可以改变的是——自己!
人与人起冲突,多半是在坚持自己观点为唯一路径时。
“退一步海阔天空”,后退不仅指退让,更是扩充空间,在更大的世界,换个角度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小院,孩子们出现冲突时,那个先停下错误行为的孩子总会受到大家赞赏。在小院大家都知道不能“错上加错”,能先做出正确行为的人才是清醒掌握主动权的人。
在任何情形下都能直接做对的事情,这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品质,它让你无论在何时何地都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
知道JW对言语反应比较大,QY常常在课堂上故意说她,开始时JW总会上当,QY一说她,她马上大叫,而且很难平静下来,提醒她先停时,她会说:谁让他说我,我不想他说我。
在事件中,指出他人的错误很容易,扭转事情走向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
后来引导孩子,让她自己发现方法-发现不理睬他时,事情很快就过去。
第一次她做到不回应对方时,清楚地看到了事件的起落,她很高兴地和辅导员们分享“你看我不理他,我可以不理他”。
得到肯定的回应后,为她下一次做到积蓄了力量。
在这个过程里,孩子建立起自己正确处理事件的方式和能力。
上次CC看到XX背的小包包说他很喜欢,想XX送给他。让他去询问,被拒绝。
他还是一直站在XX身边说这件事,XX就着急了,开始大喊。
之后,瞅准机会他就会去XX身边。
大人提醒XX:你知道他是故意的吗?
XX点头。
那你可以怎么做?
XX没说话。
你有没有发现你反应越大,CC就越喜欢逗你。你只要保持安静,不去回应他,他就不会再过来。他觉得没意思时就会自己停下。
LL说:是啊,我以前也是这样,我不理他,他就自己停下了。有过经验的小伙伴也会同时肯定可行的方式。
教育就是在每个事件中教会孩子用合适的方式处理。
成年人常常觉得情绪不受控,或许就是一直没能学会用正确的方式面对发生。
正确的途径一旦建立,人就有能力让自己的生活时刻都如意。
生活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任谁也不能让你不称心。
苏轼最后一次被赦,从儋州回大陆时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面对一次次无端被贬,甚至谪至当时最偏远的海南。
苏轼故事之动人处也正在于此。
终于得返陆地他说:被贬蛮荒九死一生的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人最值得珍视的就是强大的转化能力。
【撰稿:苏丹】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