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集体游戏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也是反应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的最好场景。
周二午餐后,几个孩子在中央花园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通过黑白配的方式决定谁是猫,谁是老鼠。游戏中只有一个人是猫,老鼠可以有很多。猫抓住一个老鼠后能把这只老鼠变成猫,和自己一起去抓其他老鼠,猫需要把所有老鼠都抓完才能赢;老鼠在逃跑的过程中回到老鼠窝就能躲避猫的抓捕。
游戏开始后,抽到猫身份的这个孩子不想当猫,在抓人的过程中带着情绪。这个孩子的妈妈其实一直在旁边看着,当她感觉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她选择陪孩子一起当猫去抓老鼠(得到其他参与游戏的孩子的同意),妈妈以为通过陪孩子玩耍就能舒缓孩子的情绪。但是妈妈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游戏的结果,猫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抓住所有老鼠。
游戏过后,妈妈对孩子说:“只有一只猫,但是有那么多只老鼠,猫永远也抓不完老鼠。”这个孩子听到后直接情绪失控,快速冲向另一个蹲在地上协助伙伴用卷尺测量的孩子(刚才参与游戏的),把旁边的一个老师撞了个踉跄。
辅导员们和妈妈梳理整个过程时,妈妈意识到了自己做得不恰当的部分,直接导致孩子的情绪最终爆发。
一、孩子玩游戏时有情绪,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陪同孩子,与孩子共情。而是要明确告诉孩子:既然要玩游戏就得有游戏精神,遵守游戏规则。不能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是无法参与游戏和赢得游戏的。想要赢得游戏胜利的同时赢得伙伴的尊重,就要在游戏规则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达成目标。
二、和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没有使用积极向上的合适言语。妈妈在游戏过后应和孩子说的是:刚才我看见你玩游戏的过程中很努力,很公正,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虽然我们输了,但只要每天坚持锻炼,让自己的能力更强大,那我们下一次一定可以获胜!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不会被点燃、爆发。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师”,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莫过于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言行都将会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就在日复一日的行为中养成。当我们时刻谨言慎行,言传身教时,我们的孩子也会慢慢成长为一位合格的世界公民。当我们随意散漫时,我们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肆意妄为的人。
苏轼小时候读《后汉书.范滂传》,被范滂的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气节深深吸引,就问他母亲:“我长大后想要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同意吗?”苏轼的母亲高兴地说:“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苏轼母亲的一句话就让苏轼一生都坚持自己的气节,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教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告诉我们:仲永天资聪慧,小小年纪就能写出文采很好的诗。仲永的父亲利用仲永的名声谋利,不让他继续学习。最后仲永的才能慢慢地没落,变成和普通人一样。
亲爱的们,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具备自主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时,环境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一方水土一方人,良禽择木而栖”说的都是环境和人的关系,更何况父母和师长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我们的方式直接会影响着孩子的言行。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愿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作为为孩子撑起未来飞翔的天空!
亲爱的小孩
天有多大,大的装得下
所有的星星和雪花
天有多大,大的装得下
遮盖住好多座山的云朵和雨水
亲爱的小孩
地有多大,大的啊
海洋湖泊山川
都躺在它的躯干上
地有多大,大的呀
飞禽走兽,花树虫鱼
都畅游在它的胸膛
亲爱的小孩
我们的手有多高
高的可以
直指云端,可移星触月
我们的脚有多长
可以走遍每一寸大地
我们的眼有多宽
整个世界尽在眼底
——Sina
【撰稿人:谢建明】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