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学习的是什么?
Nana 老师说是方式。真正的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不是技师。如果只是临时教会一个方法,盲目的去模仿借鉴,只能是工人。
希望每一个孩子掌握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仅在一个领域里,而是学会任何的方式,不断地走到不同的学科、任何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最近的山西临汾游学中,我们发现之前去了那么多的地方,基本的作息、用餐、行进和参观四大秩序大家在不断进步,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有意识去练习和养成。而对于游学时所参观的博物馆、古建筑、民俗村等景点,每次都进行讲解,大家也会认真听,且留下来的文化和知识一开始都印象深刻,但当过一段时日后留在记忆里的常常会所剩无几。
记得上学期大同游学时,孩子们从云冈石窟回来,对佛像观察的方式讲得很清晰。而这次临汾游学再问他们时,基本都不太清楚。对于我自己而言,知道大概,具体的学习方式也有些模糊。实际上我们每次游学出发之前都给孩子们讲了很多景点知识,游学过程和返回后会更细致地学习和复习。为什么还是会忘记呢?
究其原因,通过Nana 老师这次详细的讲解,才真正明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具体文化和知识点,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归纳总结出完整细致的学习方法,然后融会贯通。从整体到细节,通过观察、比对、思考和总结的方式,即便换一个景点或事物去学习,也清晰如何去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我们用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方式认识我们的世界,找到事物背后的规律,再结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自己。最终要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世界互动的方式。
比如,对于一座古建筑而言,如何去观察和学习?
首先运用从整体到细节的观察次序。
从整体来看,带来的感受是什么。是宏伟壮观简朴的,还是丰富精美绚丽的?更注重在功能作用还是外观装饰精美上?从细节来看,它的材料、层数、屋顶样式、色彩、装饰等方面去了解。具体观察再以一定的次序,例如从中间到四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的方式去观察和学习。根据观察的这些特征和其他建筑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推理出此建筑的特点与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发展、精神向往等关联。再和不同朝代的建筑进行比对就逐渐明朗清晰,最后归纳总结出来不同朝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应时期展现的文化和精神特征。例如: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整体形象:简洁大气、稳定敦实、质朴刚健。
材料:砖砌仿木筒状结构的阁楼式塔
外形装饰:方形七层塔、没有复杂装饰,没有雕刻和彩绘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潮时期,长安是首都,建筑也发展到了成熟时期,注重实用功能和等级文化展现。因此结构简单、朴实无华、气魄雄伟、严整开朗;形体庄重大方、整齐不呆板、舒展不张扬、古朴富有活力。体现大唐的高贵庄严大气恢弘。
图2和3:山西洪洞飞虹琉璃塔
整体形象:高大华丽、外观繁多、复杂精细
材料:全部砖砌、多彩琉璃塔
外形装饰:八角十三层锥形向上、雕刻图案多样丰富、色彩精美
元朝严酷统治被推翻,明朝统治后封建制度没落的颓势已无法挽回,进入了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时在建筑方面,功能性减弱,形体简练、斗拱比例缩小,外观细节繁琐,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反而呈现出严肃、拘谨和硬朗的基调。因此明朝时期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更注重外表繁丽。同一时期,琉璃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时期。
因此,不同朝代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都与当时的历史发展以及精神文化紧密关联。
把以上学习方式归纳总结后再扩展到日常其他学科和领域,发现都是相通的,例如观察一件文物一个场所、学习一门学科等也同样适用。
我们常常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如果方法不得当呢?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愿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思考合适的方式,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社会人。
娜娜老师还说-——“只有我们真正建立起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世界互动的方式,我们才能真正的拥有世界和自己”。
愿我们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认识自己和世界,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过程中去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撰稿人:燕锁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