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光,每一个孩子作为营员刚加入进来,无间光都会设置有迎新认识过程,新孩子会和自己的家长一起进入教室, 大小伙伴互相介绍自己,欢迎新伙伴、新家庭的加入。

同时也是每个人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伙伴重新了解和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新的营员能够更快速融入到集体中开始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和学习。
小美是个7岁的孩子,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以短期体验营方式加入无间光的,在入营的5天里孩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集体中秩序性建立
第一节时:小美和爸爸妈妈一起进入教室,辅导老师牵手将孩子带到自己位置旁边,小美一开始对新环境紧张,不愿意靠近孩子们,和辅导老师牵手一起先站在窗户旁边。当其他孩子介绍自己时,小美会身体侧一下眼睛看过去,通过自己的方式开始认识大小伙伴们。
第二节时:辅导老师带着小美的手,搬板凳到自己的位置,小美不愿意坐下来,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旁边。老师肯定小美搬板凳行为的进展,和孩子们站一起。提醒小美坐下来,观察下所有孩子们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小美要继续站着。后来提醒小美–孩子们坐不好打扰伙伴时才会用站的方式提醒自己,小美没有打扰伙伴,不用站着,可以和大家一致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提醒了两次后,小美在课程进行到20分钟左右时自己主动坐在了位置上。
第三节时:小美在上课铃响,辅导老师提醒后自己主动搬板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课堂会听取一小部分内容,主动观察教室的其他孩子在做什么。
第四节时:小美听到大家读诗歌,自己时不时会跟着读几个字。
第一天入营上午的课堂结束后,小美就在团队的一点一课时有序的节奏和秩序中,有了自己在团队里的位置和自己学习的方式。
体育课的变化
每天午休起来孩子们会一起上体育课,体育课前有热身活动,热身会让孩子们在音乐和运动的节奏中快速清醒过来。
小美很喜欢音乐,听到音乐就自然地跟着带领热身辅导员的身体动作,跟随互动起来。
课堂互动学习中的发展变化
第一天:
篮球接力赛,小美不愿意用手碰球。
第一圈辅导老师抱着篮球牵着小美一起走;第二圈小美手会偶尔碰下球;第三圈小美可以把球轻轻的用双手传给接力的伙伴;第四圈可以和辅导老师一起抱着球参与了;第五圈可以自己独自抱一会儿球参与。
第二和第三天:
双腿夹沙包用双脚跳,小美一开始有些犹豫,辅导老师提醒鼓励后,小美整节课可以独立和孩子们一起,排队有序参与完整体育课程。
第三天开始上课后不用犹豫和等待直接做到了和大家一起单脚跳、双脚跳夹沙包。
第四天:
拍篮球跑步带篮投篮运动,小美一开始手不愿意摸球,辅导老师带着小美先观察了其他孩子如何拍球,观察几分钟后,把球传递到小美手上,提醒小美接到球后给老师传过来,小美一边嘴上说不行,一边手把球传给了老师,当传递过来时老师立刻肯定小美干的不错,这样传递了几次后。辅导老师引导小美和另一位伙伴互相传球,传球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看着对方传球捡球和鼓励做到的,两个孩子传球持续了下课,就这样小美可以和伙伴在课堂传球互动了。
第五天:
图书馆地板运动,模仿动物爬和小推车、火箭发射运动,小美一开始在提醒后可以和大家一起爬着进去,每个动作都可以参与,参与中会停下来休息下,手部力量和耐力需要持续锻炼。
接下来的几天小美体育课课程活动都可以独立在团队里有序完整参与,不需要老师再去提醒,自己就做到了。
用餐的变化
小美平时喜欢吃蛋糕、糖和雪糕以及麻食水果,蔬菜和硬的食物等不吃,较偏食。入营后的第一天开始,每天都挑战了尝试了自己从来不吃的食物。
第一天:吃的食物种类不太多,不吃绿色菜、硬一点需要咀嚼的菜;
第二天:尝试吃了花椰菜 苹果皮 喝酸一点的水果水;
第三天和第四天:青菜和硬的食物可以尝试吃一小部分;
第五天:进步很大,吃了酸菜粉条、浓稠的胡辣汤(里面有胡萝卜、青菜、豆腐皮、肉丸等),还主动要求吃第二碗,尝试吃了杏仁饼干;
周末结束后第二周上学:早午晚三餐吃饭特别的顺畅,每一顿所有的菜和汤都吃干净了,而且会主动清晰告诉老师打第二碗饭菜,吃饭的量完全够自己所需,有时候还会吃多一点。
上厕所的变化
第一天:不愿意上厕所,害怕冲水的洞,没有上卫生间;
第二天:午饭前在辅导老师协助下,和小美一起在卫生间陪同了半个小时左右,让孩子调换位置,眼睛不看冲水洞,陪着小美上了厕所;下午小美自己独立去卫生间上了一次厕所;
第三天:提醒后自己可以独立上厕所,而且可以独立去提桶冲厕所,用完关灯关门;
后面孩子都可以自己独立做到了。
语言的变化
第一天:小美只和身边的一个辅导老师说话,会问“小朋友们去哪了”、“要做什么呀”,打饭时不说话,不和辅导老师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二天:和自己临近的小伙伴说话了,路过时会和其他辅导老师询问“接下来要做什么呀”,自己一个人会给自己说话,哼唱歌曲;
第三天:每一节下课会自主找辅导老师交流 “接下来要做什么”,确定接下来的安排;两个小伙伴带着小美从教室走出去,小美很自然接受了;
第四和第五天:小美会问辅导老师“要去哪里?去做什么?” ,主动关注周围伙伴在做的事情;用餐会清晰顺畅紧凑地告诉老师:“xx老师,请帮我打饭”,言语丰富多了一些;
后面的几天小美会参照借鉴其他孩子说部分言语,更加放松参与借鉴学习,会跟着读诗歌;语言表达需要持续地引导和要求孩子看着伙伴的眼睛说话,协助孩子丰富自己的表达。
小美的变化持续的叠递着。
自己主动有序排队上亲子阅读课;自己学会了精细地洗碗和擦桌子;在无间光的群里每日诗歌打卡;手放进嘴巴减少了;午休换位置不愿意后能够快速接受新换的位置。。。。。。
小美开始体验没有尝试过的运动项目、用餐每一样食物都吃不挑食、集体里安静坐在自己位置、午休快速睡着、表达多了丰富了等。
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无间光的集体环境里,所有的家庭和孩子作为一个整体团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不落下任何一个伙伴共同生长;所有大小伙伴遵循一致的原则和界限,公平公正地接纳每一个孩子,包容每一个孩子现阶段的位置、在每一个人做到一点被看到时都积极地肯定鼓励孩子,让孩子愿意不断有勇气有方法去尝试。
相信并协助所有孩子经过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持续努力实现达成。孩子在不断做到的过程中,对自己愈发确信,产生力量,成就自己。
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有效的方式在生活和学习里养成。
态度和有效的方式是为了我们生成行为有效的“社会性”
时间上的努力就是为了持续不断的生长
二者缺一不可。
【撰稿人:燕锁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