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由何而来?是流逝的时光还是每个人的行为?谁在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是自己还是别人?

流光拾贝,点滴的事件组成了我们的生活,那如何在的行为中创建想要的生活呢?

每天和孩子们的工作过程中,尽管有时候他们没有回应你或者用错误的方式回应,但一些内在的秩序俨然已经在她们内在形成,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记得刚刚开始时,YY刚来学校时只吃菜汁泡饭和番茄炒蛋,其它食物基本不去尝试,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她会放到其他人碗里,或者直接倒在地上。大家在给她打饭时,一次只提供少量她暂时不喜欢的食物,一般她在吃完自己喜欢的食物后,她就会扔掉不喜欢的,老师们会再次打同样的食物给她并告诉她吃完这个才可以重新添其它的食物,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后,两三个月后,她已经可以吃大部分的食物。再经过一段时间,她便可以接受所有的食物了。

在学校尝试让孩子们去吃不喜欢的食物时,有时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家长看到也会提出,要不这次就算了?这时的我们会告诉家长,如果这次不能坚持,下次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关键是会让孩子误认为他不吃是可以的,那下次再想让他品尝会难上加难。其实尝试不喜欢的食物,就像尝试做一些我们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一样,大人们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想做的,但我们也会提醒自己为了照顾家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要这样做。

HD有一段时间不想留在课室,一到上课他便要跑出去。老师们把他带回来时提醒他离开位置要先举手,等下次他再想跑开他便会举手,后来他发现举手后不会每次都同意他离开位置,他便还是会突然跑开。老师们仍然坚持让他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便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学会了先举手再行动。

有家长问:那孩子提出要求,我们不能答应时也还要鼓励他提吗?我说,当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个人意愿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我们建立关系的基础,但是否能达成要示情况和环境而定。这正是每个人需要学习的部分,任何人的想法都不可能每次都能实现,但我们依然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和别人建立起关系,而关系才是生活的本质。

XX在园艺课时不停哭着要找妈妈,老师们提醒她上在营间有任何需要可以找辅导员,后来又因为走路时是否牵手而哭闹,老师们观察到她完全有能力独自走路,便提醒她作为营员需要自己独立行走。在她哭闹时,老师们会陪在她身边,提醒她等她可以的时候,便可以和她一起去工作了。并不会在说不让哭或者鼓励她哭的任何言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依然会持续的哭一段时间,说清楚后,我们便会静静地等待她自己缓和下来。

经过一次次的日常互动,孩子们学会了在有情绪时依然温和的表达,他们知道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快处理事件。

有家长对此表示很困惑,想上前协助时,被老师们拒绝了。事后家长提出孩子都哭闹这么久了,为啥不抱抱她,让她尽快停下来呢?孩子哭闹是她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她停下来的只有自己。而通过哭闹的方式是否就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呢?是我们大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都只按照个人的想法过日子,也就意味着谁都无法真正过好自己的生活,整个环境中如果只有“我要”,那又如何公允呢?所以通过错误的方式不可能帮助我们达成愿望,而孩子们需要从中学习的正是如何通过自己恰当的行为去获取自己所想,若暂时无法实现也可以坦然面对。

生活就是这样,对的多了,错的部分自然就少了,点滴汇聚成河,

我们就是在一次次有意识的做事情中拥有了自己的生活。

【撰稿人:苏丹】


admin

无间光

无间光社区管理员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