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成同学发生了正面交锋.
成同学说这个奇葩的妈还是很难遇到,心智有些大童.语腔语调撒着嬉皮赖脸的相,态度上却丝毫不动的告诉成同学,那个界限就是在那.虽然有的时候是隐性的.
界限这个词很有意思,这个线更加有趣.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以单独个体为界,划出了我们和外部环境的限.可是更多模糊的恰恰就是那个"线".
很多人会因为自己的需要悄悄地移动,甚至扩大或者缩小,改变那条线;我们也会因为关系里人所具角色和所处位置,有意无意模糊那个界.
上周发生的事情看着是一个角色,或者一个群体里才出现的现象,可实质上它不仅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团队引发的.任意的事件发生,我们只有看到现象背后的关联,我们才能真正意识上的清醒.
它是个事件,事件发生后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反应也会推动或者减缓整个事件的进程,当时想写篇文章给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看,说些事件发生后我们应具有的态度,可以做的事情.
态度--事情发生,结果自然展现,在其状态下稳住状况,并视其状态作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的环境,问题,困扰等.直接解决问题.
就幼儿园事件来说,我们当时直接面临的就是孩子的身心问题,我们首要做的就是怎样去舒缓和转化带给直接被事件影响的孩子和家长们.还有更多的被无意间接伤害和影响的孩子们和家长,直接被事件影响的孩子和家长我们很容易理解,就是直接参与事件的人,间接影响的产生,实质上是经历此事件的所有人的反应造成的.我们任意的反应和作为都直接成为一个环境,进而影响我们所有人.而我们又是孩子最直接的环境.
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先保持自己的清醒,而不是在情绪状态里应激反应,引起一连串的无效,甚至是不良反应.我们对待困扰,对待事情的态度才是最直接快速地进入到我们孩子身心状态的方式,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内容.
作为老师在学校遇到任何意外或者突发事件,首先就要先通知到家长和孩子,通知到实质而不是现象,现象只是表面,只是当时的状态,会有偏颇,聚焦在现象时就容易陷入现象,而忽略了只要我们有任意的行动,就会带来现象和状态的变化.我们看到现象背后的实质,就可以直接行动,当即转化现象了.
例如孩子看到有两个成人在街上打架,我们可以做的是什么呢,不是停留在打架这个现象上,而要看到实质,实质就是两个成人用打架这个方式在解决冲突,打架只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冲突没有解决,显然这个方式不ok,又加上方式本身会带来身体上的损伤,那更是不可取.
自己还不确定如何处理时:要先做确定的事情,告知家长先要稳定我们日常生活常态.保持日常的生活节奏本身就会让人安定.不确定的事情或者不清楚的信息和消息不要急于扩散,至少要减少一些不确定混乱的信息造成给其他人的影响和刺激.人人都安稳下来,事件也就慢慢清晰了.
社会上一些突发现象都要以上面的状态和态度来处理.就这件事情来说.我们要在生活养育中给孩子一个清晰的界限,一定要告知孩子:"在世间只有身体和能力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这是我们家的家规其中一规的一部分),只要我们不愿意,谁都不可以侵扰我们的身体.即使在婚姻中,也是如此.我们的身体也属于我们自己".后半句很重要,这句话会影响我们,在任意的关系里我们都是对等的,我们是独立的人.
第二点幼儿园老师要做的是:入园后给所有的家长上一堂课--幼儿日常生活的性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日常生活的性启蒙教育包含好几个点:
- 幼儿性启蒙教育的意义(孩子对个体生命认识的开始)
- 身体的简单构成和关联
- 男生和女生的同和不同,这个里面又包含了身体系统的构成同和不同
- 小学前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 性别本身的不同造成的日常生活里的不同,例如入厕的姿势,衣着等等
- 身体私密之处的养护方式
幼儿性启蒙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也就是必要性,这点是要放在结尾.老师和家长真的做到在生活里贯穿下来,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自身认识的开始,也是对个体生命探索的开始,也是对个体生命的确定的开始.
第二点真的需要老师足足地做好,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一直有句老话"三岁看8岁,8岁看到老".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恰恰就是我们作为个体生命开始在社会环境里对生命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自己和自己之外的生命,世界的认识直接作用和转化进来.
第三点:事件产生后造成持续影响的不是事件,而是我们的反应,我们要利用好这个群体效应来舒缓和转化事件当时的影响,我们更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热爱生活,去用正确的方式来帮忙自己在生活里的需要和需求.
第四点是写给家长和所有人的;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要真的从态度上意识到,孩子从一出生他就是个独立的个体,当我们定出来一个原则时,这个原则是在"人"的层面上定出来的,不是基于环境和角色上定出来的.不能因为环境的不同,角色的不同我们就混淆了模糊了.幼儿园,学校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环境,有些行为不能在这个环境里禁止,在另外一个环境里又可以.例如,有次一个小朋友在餐厅和爸妈的朋友们吃饭时,很自然的把鞋子脱了,光着脚站在凳子上趴在桌上用餐,妈妈说了几次"不能在外面这样,把鞋子穿上",孩子只是眨着眼睛茫然的看着妈妈无措.可想妈妈几次之后是怎样的一个状态,碍于环境冲出"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巴拉巴拉等..我看了妈妈一眼,问了孩子一个问题,"在家里妈妈允许你这样做吗?",孩子轻轻的点了一下头.这种现象很常见,我们很多家庭很多人的原则都是依据环境和当时的一个需要定制出来的,孩子是很认真的,她接受我们所有.她自然的就把它反应在任意处."角色"本身的这个限制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更是彰显.我们会因为对方的角色和身份会模糊一些界限,甚至模糊真.我们希望我们无惧,可我们会模糊角色和身份.角色只不过是在环境里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可我们居然把个人在一个环境里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这个虚无的相当成"法杖",更甚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和界限的可以不可以只是因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 只是因为自己是妈妈,自己可以对孩子做一些事情,爸爸做的时候我们就会暴怒.这些行为也会无意识的模糊孩子的界限.
这些都会慢慢地模糊很多东西,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真的意识到我们也是环境的组成者和所在者,我们先从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每人做到了就成了人人,人人做到了就自然成为了社会群体现象,自己做到了自己,有秩序了,这个社会自然也就有秩序了.
对身体私密之处的养护方式我想以前有很多文章上都有介绍,我们不缺少方法,我们缺少的是态度,真正对生命本身的态度.我们对生命本身有了态度之后,我想我们才能真正的对生命本身感兴趣并热爱,也才能真正意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也才能真正意识到所有生命的相关性.
亲爱的小孩
张开你的眼睛对星星眨动,让它看到你眼睛里的日月
张开你的小手对花草摇摆,让整个大地都跟着你舞动
张开你的嘴巴对小鸟歌唱,让整个天空响遍你的的欢快
迈开你的双腿,让路边石头都感受到你的力量
亲爱的小孩
日出会在日落后升起
花叶重生在它来年的每一片里
光束会穿过云层
一束一束自成天地
笑脸展现就会化开泪水
15色的彩虹会绽放在我们身后的光里
亲爱的小孩
让你的脚画满整个星辰 光彩流离
让你的笑融化天空和大地,芳香四溢
即使哭也要它成雨,挂满天地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纯粹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