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生活中滑坡,还是持续向上?

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和清醒的认识之前,环境的影响对于孩子们来说,它的占比和比重超过我们成人很多。
这也就是有一句话说3岁看8岁,8岁看到老,再一次强调在孩子年龄比较轻的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一个关系的培养和建立,它的一个重要性。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小院可能有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是不是老师们有时候不太近人情,好像看起来对孩子们的要求会比较多一些。
另外一个就会觉得有的时候看起来这个事情并不是很大,为什么辅导员碎碎念起来没完没了,就像一个老太太似的不时地在那说,就觉得对一些小事情看得过于重。
其实也是源于这里——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孩子,也看过了太多的孩子。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边会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他们还不能够独立的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把控得特别好的时候,他是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当中任何的一些方式的影响。
今天晚上为了让大家真切地知道这件事情,去正确的互动,后边还有一个就是持续的正确的互动,它带给大家的一个强大的力量。所以,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也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思维方式。
它也恰恰是我们很多人在生活当中,有的人可能会意识得到,但是可能没有认为它这么得厉害。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张图。
很多人看到这个,会觉得有一点奇怪说,SN老师怎么会给我们分享这个,因为大家可能会把它认为是经济学上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把控着我们的整个经济的导向,所以它其实不是一种复利的计算方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大家有没有看到这句话是谁说的?
“世界上最强的力量不是原子弹,而是时间加复利。”
时间加复利:所以它有两点,一个是复利,一个是时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10年养树,但百年育人。
为什么养人成才的话,它需要百年,为什么它会需要那么长久的时间?
其实也是来自于这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多的时候育人的不容易,他会在这个过程里会反复,然后可能还会要从头开始。
好,我们继续看,我想让大家计算一下,之前可能有一些伙伴在大群里看到我给大家玩过这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呢?
因为如果用货币,具体的数字给大家来看,大家会觉得比较容易理解。
那次玩的游戏就是假如有两种的方式,就是给你一个费用。
一个是我每天都给你1000块钱,我给够你30天。
一个是每天给你10块钱,每天给你10块钱,但是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的是你不能花,你要到30天后再花,但是每天给你10块钱,第二天就变成了20,第三天变成40,第4天就变成80,再后来变成次方的再往后走。
这个次方就是翻倍的往后走,后边一天它的数目就翻倍,要求的是第一天给你之后你不能花,要到30天之后才能花。
大家知不知道这样计算的方式到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好,大家看到这个的话,还不觉得这个复利表它会有这么厉害。
爱因斯坦为什么能够提出来说世界上最强的力量不是原子弹,而是时间加复利。
复利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你把它放在不同的领域里呢?
所以这是经济学家,投资的人,他大部分他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你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看一下为什么把它叫做第八大奇迹,然后让你学会思维的方式。
如果说你每天只是原地踏步,就像我们说的我只是维持住我不掉下去,一年后不管怎样,你还是“一”,对不对?
我们再看一下,人恰恰是在关系里边,他还不像其他的东西说这个物体放在这不动,其实有一些物,它随着消耗还有一个损耗,我们会说放久了你不用它也会坏掉,所以时间久了它也有一个损耗。
人是不是也这样?
是的,就像我们说的有一句话叫不进则退。
因为你的关系,然后社会关系这个社会它在发展着,所以是不进则退。
你要是如果稍有不慎,相对于周围的环境,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你就是退步了,所以也有一句话叫不进就是退了。
所以他又说了,如果你每天只退步一点点,我们看到他说的只是退步0.01,一年后,结果你就变成了0.03,每天只退步一点点。
如果是365天,你这个“1”就变成了“0.03”了。大家知道这退步了97%了,那个数字不知道能不能引发大家的震惊。
我们再看一下,如果你每天进步0.01的话,就像我们说一天我记住一个词,或者在此基础之上我多记住一个词,那一年之后你就前进了,我们看一下,它不但超过了1,它就是1的37.8倍。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句话说,如果在任何的领域里边,你十年如一日,你只要是做对的方式,你不断的在这个方式里边进行深耕,10年你一定成为一个行业精英。
同理,其实就是使用的是这种思维方式,但是这个思维方式它特别巧妙,大家知不知道它巧妙在哪里?
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并不觉得。
它需要有一个时间临界点。
什么叫时间临界点?
就是第一天你不觉得,你说我第一天我每天原地踏步我不觉得,然后第二天慢慢的你刚开始的时候它差一点点的时候,你好像也并不觉得它会差很多,并且这种复利它还会在相互的领域里边影响。
什么叫相互的领域的影响?
例如:举一个例子,孩子他有一个行为你不管。
就像有的时候,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磨蹭,有些孩子去玩东西,他就在手里拿一个东西,揉来揉去揉来揉去的,大家觉得他可能是舒缓压力,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认为他只是玩一下而已,也没关系。
你会发觉他有了这个习惯,如果你真的不管。
你不要认为他只在a上,有了这个习惯,他就只是在a上了,只是这个点上,不是。
它会把它放到哪里,它的反射点出来就会影响到b,然后再从b跑到c,有可能到最后转一圈回来,就是后边的和之相关的一些d上面它都开始有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包括我们成人之后,只要我们一旦养成了一个即使看起来大家认为不是很雅观的一个小习惯,为什么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不断的想努力的去戒掉,其实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是源于这里。
一个它会在不同的领域里给你反馈,并且它的影响都会拖着你的整个人。
整个人就是你在上面退一点点,在另外一个上面退一点点,这还不是说只是在一个领域里面退一点点。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并不觉得好像是有什么大的改观,因为它不像是有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它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但是它就是有一个临界点,一旦过了临界点,复利的成本很吓人的。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每天退步一点点,从退步0.01到第二天的时候,其实那个思维的一点点的差别,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是不觉察的,它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样,它就会反馈给你了,所以有一个复利的曲线,让大家知道那个临界点一旦发生,它就会倍数基础就将让你开始有心无力了。
我们成人也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日常关系,还有包括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他身上有一个习惯的时候,如果刚开始我们处理不得当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没关系,对不对?
一次处理不得,当我们将就了。
例如:孩子小的时候他不愿意吃东西,我们说今天喂他一口。
大家说为了想让他吃口饭,大家让他坐在电视机旁边去看电视,然后我们去塞给他,就是喂给他吃,然后等到后来你会发觉你要开始追着他吃了,他开始不在座位上了,如果没有电视机的话他坐不住,然后他吃饭你就要开始追着他吃了,而不是像小的时候他坐在那里,至少他看着电视的时候,你可以往他嘴巴里塞,你也不管他吸收多少,我们先是塞。到后来你就开始追着喂,后来他跑你开始追不上他了。
然后我们紧接着对于吃饭就开始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们得想办法怎么样让他吃进去,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又产生了其他的,你得哄着他,然后他紧接着又跟你去谈条件,然后紧接着他开始根深蒂固的这件事情,然后后来我们跟他之间的关系互动就开始变成你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我们忽然间会暴怒,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其实就是源于我们忍了,忍到这个点上的时候我们忍不住了,所以暴怒也在一点一点的增加,所以一看到他那个点的时候,我们刚开始前两句的时候,随着他的年龄增长,我们还能够耐得下心,对不对?
我们还能够忍受得住,我们觉得还能再哄一哄他,好商好量的说,结果到后来你忍不住了,大家再回顾一下你跟孩子相处的方式,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觉得我们不断的在努力,为什么只要遇到一个点的时候,就好像按了我们的按钮,按的不是孩子的按钮,你只要看到他那个行为,你一下子就暴怒了。
也是因为这个影响,他就在复利的过程当中,我们跟他的关系的互动,我们的情绪就在那一刻,只要看到那个地方,我们一下子就出来了。
按理说我们成人对自己的情绪把控,还是能够进入到理智的,对不对?
但是为什么那一刻我们一下子丧失掉了?
就是源于这里。
那种瞬间就把你带到这种里边了,可是这种积压的过程,它可是一点一点积压成的。
所以再反之我们想让他变成一点一点的进展,他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容易,但是他有一个临界点,一旦你发现了那个临界点之后,过了那个临界点,你就会觉得——怎么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人。
好,我们看一下为什么它有一个拐点,任何行为在日常生活里,反之就是如果你不管它,它也会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这个小问题,你不管它的时候,它达到这个时间点,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曲线,这上面是时间,然后这边是一个增长。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种复利太慢了,它没有像别的东西你替他代劳、或者就是你用其他的方式,什么叫其他的方式?
就像我们说的,小的时候想让他坐在那好好吃,对不对?然后我们就直接给他了一个PAD,让他眼睛看着,你往他嘴里边塞,你们知道有些时候为什么孩子他学不会吗?
包括我上一次给大家讲的孩子,他为什么到了那么大的年龄,他身体像80多岁的老人,他一直没有自己吃过饭,为什么明明是青春期的孩子,但是整个的身体的功能确实是80岁老人的。
这里边咱们有很多家长伙伴是有目共睹的。
为什么来到小院之后,复利的曲线原则也显现出来了,我们就先从吃饭这点上来讲,为什么在他来到咱们这儿的时候,身体是80岁多老人,他吃饭都是需要有人去喂他,不单去喂他,包括他的口水流出来都需要有人去帮他擦。
大家就可以想一想了,刚开始可能只是喂饭,然后后来紧接着他的所有的功能都在丧失。
就像我刚才说的,他丧失的是abc,我们刚开始认为只是一个a,但是它紧接着会bc都会出来,然后会反射到d上面。
因为人的行为它是有关联性的,它并不是我们说的一些具体的东西,它可以是单独分开的,而人不是。
他是一个非常的精密的复杂的,每一个东西是互相影响的每一个部分,尤其是人的行为,然后心理的发展,关系的微妙性都是这样,它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那个孩子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他小的时候。
我们也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这样?
从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是追着他吃饭,偶尔你才会给他发脾气。
为什么到后来开始你们两个相处的关系,你就会发觉他开始没有这个功能。
他吃饭的时候是很费劲的,然后他开始来回跑。
我这样说大家也不要不高兴,当一个人的行为开始丧失了基础的正确的时候,包括他身体的协调性也会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身心它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心理发展,当我们的精神这个方面上正了,它开始向上循环了,它获得了一些肯定和价值和力量的时候,你会发觉他的身体笔直的,这也就像大家现在看到谁——DD,对不对?
然后我觉得最典型的一个是DD,刚开始来的时候小腿 O型腿,我们并没有给他使用那种技术型的,用板子让他压腿,或者是必须得纠正,让他直了。
然后DD大家都觉得她是练过芭蕾的,其实她没有去学过舞蹈。
我们说的接受那种比较严苛的,或者是很难受的这种舞蹈训练,咱们并没有。
也就是在这学期里,咱们开始有了一个舞蹈形体的自由舞动,跟着节律。
但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DD的时候,就觉得她不仅仅是外表展现出来,具有这种学艺术的、学这种芭蕾舞的气质。她的整个的身体,跑起来的时候、站起来的时候,她都有这样的一个精神面貌,所以形体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焕发出来。
那我们再看到我们的DD,她现在整个身体的笔直性,她慢慢的就会反映出来,我们开始听到她的发音开始越来越清楚,然后她和伙伴之间的相处,包括她对自我的情绪的稳定都开始越来越平和,而这种关联性它是怎么样关联过来的,都和复利思维方式是有关系的。
所以在刚开始让我们做对的时候是真的难,它难在哪里?
因为做对一点一点的,每一次都把它做对,哪怕它进展得缓慢,尤其是在遇到事儿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太慢了,其实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甚至还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还可能会出现冲突。
这次的游学的时候,咱们在博物馆前边的时候,咱们提前树立好的——如果迟到了的话,小朋友要进行跑步,对不对?
JX刚开始来的时候,其实这都是咱们有目共睹的事情。
他刚开始来的时候,其实他的身体和他以前的这些等等,我们先都不用谈是什么原因,总之实际上他并不能跑很多的步,对不对?
那一定身体是难受的。
尤其是又加上它并不是一件荣光的事儿。
什么叫荣光的事儿?
因为他确实是跟小朋友打闹,然后出现了问题,又是因为这样一个行为的问题导致他要用此来承担,按照我们履行的约定,对不对?
这个原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看到他跑的时候,我真的相信所有的孩子,他们那一刻身体上是难受的,情绪上一定是强烈的,尤其是他们以前没有经受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那一天他的一个情感情绪的变化,对不对?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觉,从那天之后,当他真的做对了的时候,其实他有一个对抗的过程,一定会有。
对抗,不是指他对抗咱们的这种方式,而是指我们的一些正确的行为在和我们的情绪,就像我们说蜕变当中它有一个矛盾。
这个矛盾一个是你的一个情绪的冲突,然后另外一个就是你做对了的时候,其实你身体里也有一种你不知道的,你之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它也在发生着。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部分——做对了的时候,其实会有一种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开始我们都害怕尝试。
因为他没有体验过,他需要一个时间,他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他不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对于未知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方式,我们是担心的。
但是一旦走过了的时候,你就会获得了这种体验,并且你会知道这种体验它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甚至是刚开始你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对的,但是那种力量一定会从你身体里反馈给你。
所以这也就像第一次在小院,原先JX那一次。
因为那一次是我鼓励他,我让他换一下位置。就是我们出去的时候,他刚开始老是落队,那天我就说咱们换一换方式,今天要不要你领头,他刚开始并不敢尝试。
就是排头,他带着大家往前走,往前跑回去,他有点不敢,后来我等了他一下,我说没关系。
但是我要求他不能是最后一个,结果一旦开始的时候,他想试一试,那天他就冲回去了,所以他有了第一次的体验,冲回去之后他自己都得了一点结论,这个就像我们说的他进步了0.01,你知道进步0.01的时候特别关键。
怎么样让他持续稳定?
我们及时的发现了这种方式的正确性。然后第二个我们要去给他一个肯定,第三个我们要对于这种方式的坚持,所以那一刻我们就开始鼓励他,让他知道其实他是完全具有这种能力的,只不过那一刻他是来自于他瞬间的爆发力,这个爆发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但是他回去之后他就知道了,他说了,他自己得到了方式。
所以紧接着慢慢的我们就开始了第二次,对不对?
那天我认为可以给他分成两个部分,我认为他可以完成。
就是因为其实每个孩子他身体里都藏着我们不曾发现的潜力,我们在这个过程里,你给他的时间是足够的,大家也发现了,那天我是不是也说了,我给大家的时间,我会陪你到什么程度。
所以在此也想跟大家说一下,对于持续的稳定,它里边也包含了刚才我提到的三种方式。
大家有没有看我们在博物馆的时候,我是不是一直的站在他们旁边,我会去鼓励他们,我也会同时告诉他——他是可以的,然后还要站在旁边去鼓励他。
这个就是持续的,哪怕他这一刻,因为他已经开始进步了,对不对?
至少他在跑,大家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他的情绪,我们就会认为他的情绪来了,我们受不了的是他的情绪。
我们就希望孩子这一刻他是笑容满面的,他是一下子突破的,不可能!是真的不可能!
尤其是他们原先从来没有经验过,他不会一下子一蹴而就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如何正确的互动就变得特别的重要了。
那一刻我站在他旁边,其实就是在给他正确的互动,不断的用正确的方式跟他互动,怎么互动,我要鼓励他。
未完待续——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