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师,是陪伴他们最多的人。

父母就像孩子的翅膀,我们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孩子起飞的深度和宽度。

为什么想开展家长课堂?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是孩子可以飞翔的翅膀。

我们的认识,决定着孩子起飞的深度和宽度。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可以飞到哪里。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家长伙伴就像孩子的翅膀一样。我们的认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孩子起飞的深度和宽度。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可以飞到哪里。

作为家长的第一个态度:任何时候孩子都是自己的;

作为家长的第二个态度:任何时候一定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孩子,信任自己。

*家长课堂要开放给更多的人*

实际上这是家长课堂的第二堂课。

上一周的第一堂课结束之后,经过思量,我还是想开放给更多的人。

其实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小院的家长伙伴们。

让他们知道:其实不仅仅是在小院的团体里边,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类型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身边更多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行为的问题。

让我们知道:任何时候,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他们身上的问题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唯一的。

那也想让我们知道:其实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我们的行为,还有我们会遇到的问题,它都并不是说不可以解决的。

也让我们知道:在暂时的、或许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说它没有办法可以解决的。

让我们知道:任何时候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绝对不是孤单的一人,在社会上或者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在探索着,我们在寻找着。

其实这也是对小院的家长伙伴们来说,我并没有直接地告诉家长伙伴——直接地以这样的形式、直接地开放给更多的人。

第二个用意,其实就是想让更多的家长伙伴参与到家长课堂来。

这也是无间光一直正在做的事情。

一直的是想把无间光作为一个大的平台,给更多的人提供支持。

让每一个人——不仅仅是指基础教育的孩子,不只是指孩子们,还包含我们一直正在边走边学习的家长伙伴们,也就是大孩子们。我们作为整个人来说,尤其是作为家长,他一直都是一个边学习边成长的过程,也是边做家长边学习的过程。

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它需要我们一直地与时俱进,一直的不断的去学习,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自己的一个过程。

所以这是第二个目的。

所以,还是经过了上一周我讲完第一堂之后,就想:既然讲了,就开放给更多的人。

好的,所以也想跟小院的家长伙伴们说一声:

我们这个平台它更大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为什么呢?

我们互相交流的空间、也同时是我们视野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加的开阔。

小院的家长伙伴们也请今天晚上下课之后加入到全民群里。

为何呢?

因为在这个群里,以后可能更多的有关于我们课堂上的内容互动,或者是我们课后的一些思考、或者是有意识地练习,都会在全民社群里边来进行讨论。

小院的家长伙伴也要转入到我们的社群里来。

*家长的两个态度*

好的,我们就正式开始我们今天晚上的课堂内容。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家长课堂》第一堂课的内容:

第一堂课,其实我们主要讲了家长的位置和角色。

——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实际上我们家长的位置和角色,它是不断地变化的。

就像孩子一出生的时候,我们更简单的来说,尤其是妈妈、还有家长,其实我们就是他(她)的“粮袋”,也是他的“育婴土地”,实际上更多是他的整个的生存环境。

就是让我们所有的伙伴一定要知道:我们家长随着孩子的年龄的不断的增长,我们的位置、和在他生活、和孩子关系的互动中,我们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不同的年龄,我们给予他的支持和孩子的关系的互动,一定是随着他的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尤其是我们在他的关系当中,在孩子那里,我们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着,这点上家长伙伴们一定要重新正式地接受和认识到。

所以才会有一句话说,等到我们孩子长大的时候,其实对他整个过程来说,我们不断地从是他的粮袋、到他的拐杖、到他的一只手、到一片目送他的背影。

然后,另外我们的眼睛只能是看着他整个人行走的过程。

虽然可能终生我们都会陪同和陪伴,但是他确实是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的功能和作用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家长伙伴尤其是要在意识到这个功能和作用的时候,也要学会时机,这个时机也非常的重要。

就像我们说:一定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刻,有时候放手,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这个“放手”,其实也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学会准确地找到我们的位置和功能。

上一堂课还讲了什么?

——就是家长的两个态度。

为何要先讲态度,而不先讲具体的方法?

我想对于我们不同的类型的孩子,相对来说最难的也是家长这个角色。

我们所有的工作职能,就是工作属种,我们都可以提前什么——提前预演。

就像他们说的:熟能生巧。

可是,对于“家长”来说其实是不容易的。

因为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孩子,他的类型、他的性格特点、还有他的交往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的时候,他的整个生长的过程所遇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所以尤其是家长这个角色,它并不是说你拥有了更多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做家长就会做得很熟悉,做的会很熟练,可以生出来很多的技巧。

当然,如果有意识的、也是善于去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和孩子多少——就是说我们是否提前上岗都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先讲家长的两个态度。

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个过程,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它是终生的。

只是说,可能随着他长大、成人、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的时候,我们在他那里的位置关系、角色,真的是在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

但是,这个关系它确实是真正地延续终生的关系。

而它不像是像他生活当中其他的关系,它是一个阶段的、或者是我们只是他的一个过客。

而“家庭”这个关系,它是一辈子的。

好,我们刚好也回顾一下:

我们上一堂课,讲了家长的两个态度。

第一个态度是什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

是的。

JM说了:【孩子永远是自己的】

态度一,真正地要正视这个问题,不管你正视与否,但是确实是孩子永远是自己的。

那就像我们在社会上会经常地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妈妈。

现在要重新予以正式地、一定要写上这句话:孩子永远是自己的,任何人都会是他生命当中的一个过客,唯独“家长”这个关系,它是终生。

态度二,要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任何时候都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信任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指什么意思?

还有第一个态度: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回到群里去补课。

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去想:为什么会讲孩子永远是自己的。

一定要真真正正地在心里边印上这句话——孩子永远是自己的。

不管任何时候,不管孩子做出了任何的事情,不管他现在是什么样的行为,任何时候,孩子永远都是自己的。

态度二,要完全信任孩子,到底信任孩子什么?

这个也是把它作为一个思考,放给我们第一次参加课程的伙伴。

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在下课之后,自己先去思考去理解,然后再在我们的全民群里和听过课的伙伴去互动,然后我们也可以一起探讨:为什么会把这两点放为态度一、态度二。

今天的第二堂课,确实是会有家长的第三个态度。

同样,我们还是要从“家长”这个角色、还有我们何为家长,为什么叫家长、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上开始谈起。

就是说为什么先要讲态度?

是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当好一个家长——因为它是终身的,所以我们也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它包含了各种,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就像我们永远学习的是:

我们在生活当中,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

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实它包含了很多。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并不是一下子就上来直接给伙伴们讲具体的问题。

我在生活当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没有想过:就像我们说我们的整个生活,由一件事情连着一件事情组成的,对不对?

尤其是说我们和孩子在生活当中,随着生活的每一天,他都会在事物当中。

我们也是。

如果我们只是从单纯的事物上来讲,那会把我们累死的,对不对?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的是:

真正认识世界的方式;

第二个是和世界互动的方式;

第三个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态度;

第四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态度,我们到底应该具备什么?

我们的孩子,还有包括我们做为人来说,我们到底要学习的具备的是什么?

我们始终要面临的是什么?

做为一个人来讲,所以最终一定要回到这个上面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并不急于给更多的伙伴,就具体的事件或者具体的在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来给伙伴们一一答疑。

我们再一次的来讨论:为什么叫做“家长”?

咱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有意思,特别的耐人寻味。

我们每个人也可以试着回复一下:你认为什么是家?我们理解的家是指什么意思?

可以试试看。

伙伴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最快的速度跟上整个课堂的互动。

这样,我们参与的互动的过程越多,其实是我们在这个过程里边,我们自己“确实”的东西也多。


admin

无间光

无间光社区管理员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